巳年话福蛇:巳火与福建
发表于 1 天前
在之前的文章中(从《繁花》一剧浅谈地域文化与地支特性),我们曾提到了地支特性与地域文化有较强的关联,并举了寅虎、卯兔作为例子。值此乙巳蛇年新春佳节之际,我们来谈一谈巳蛇之地——福建。
巳,方位上属东南。福建即处东南方位。在秦汉以前,古闽越族就盛行“蛇图腾”崇拜。这也是福建简称为“闽”的重要原因。东汉时期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:“闽:东南越,蛇种,从虫,门声。”这句话的意思为,福建多为山地,有很多蛇虫出没,便在门下增加虫字,显示福建的这一特性。
先了解一下地支巳的特性。巳火,五行是火,但却是金的长生之地。木火属阳而金水属阴,故巳能够沟通阴阳,具有阴阳两性。巳火是善变的,能够根据环境的情况而变化自身,在木火旺时则显其火性;遇金与湿土强时,则失去火性,从金而化(即易变性为金)。
01 朱子理学的兴盛之地 · 巳的文化、思想性
火者,本有文明、文化之象,因巳火的能变特性,具备了阴阳两面的辨证之性而能表示思想。故福建诞生了朱熹这一思想大家。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理学集大成者,后世尊称为“朱子”。
朱子的理气论、动静观、心性理欲论、格物致知论等学说,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。这些学说无一不体现出了阴阳的辨证思维,理是万物的规律,气是万物的质料,一个形而上,一个形而下,理生气而寓于气中,理先而气后。一如命理理论中的“形与气”,金木为形而水火为气,气就为精神生活的产物。
朱子创立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各朝治国的理论基础、官方正统,其注释的“四书”是后世科举的教科书。朱子理学体系(新儒学),确立了“四书”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地位,使中华文化从“五经时代”迈入了“四书时代”,将儒学从经学提升至哲学高度。以朱子理学为标志,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千年发展期。
在寅虎一章里提到,因寅是火的“长生”之地,长生即初生状态,故儒家学说起源于山东邹鲁之地。而巳是火的“临官”之地,临官则寓意着事物已成熟,地位日益巩固的状态;巳者弯曲而呈动态,本身有传播的象,故成熟于福建的理学能够以其学术权威性而辐射全国。
巳之本象如同两本厚书放在一起。自宋以来,福建之地文风鼎盛。两宋时期更是创下科举史上的教育奇迹,无论是进士总数,还是人均进士数量,均居各省之首。“地瘦栽松柏,家贫子读书”千年来仍是家训。这些仍是巳表文化的影响所在。
朱熹及其弟子以书院为阵地,著书立说,广泛讲学,其理学思想对福建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。尤其在宗族制度、伦理规范、文化习俗等方面,福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传统,祠堂文化正是这一影响的典型体现。
朱熹在《家礼》中强调“尊祖、敬宗、收族”,主张通过祭祀祖先、编纂族谱、建立祠堂等方式凝聚宗族。这一思想成为福建宗族组织的理论基石。而传统礼制原本局限于贵族,朱熹将礼制推广至民间,赋予宗族活动合法性。福建民间因此广泛建立祠堂,形成“庶民化宗族”。福建现存明清祠堂超万座,许多村落仍以祠堂为中心维系传统,而“朱子家礼”仍是部分仪式(如祭祖、婚丧)的参考模板。火者,也主礼。
另,据《滴天髓》记载,朱熹八字为庚戌 丙戌 甲寅 庚午,寅午戌三合火局,木火伤官,庚杀虚透而被制表名气,从年到时,名扬海内;名字朱熹两字也皆与火有关,福建之巳地因此大火而从了火性。
再,火也有语言的引申义,巳火多变,故福建的方言种类繁多,且内部差异显著。故没有统一的福建话,诸方言之中,闽南话相对出名一些,但除此之外还有福州话、莆仙话、闽北话、客家话等等,十分繁杂。
02 著名侨乡 · 巳的灵活多变性、适应性
福建是我国侨胞人口比例最多的省份,全省总人口数近4000万,海外华侨却有约1580万人,侨胞人口占比40%,为全国之冠,总人数也排在全国第二,仅次于广东省。
前面提到,巳火多变,能够根据环境的情况而变化自身,能从火亦能从金,这也说明了巳的适应能力强。故巳地之人,侨居海外而能适应。这种适应性也会体现在行商做事的改良上,比如海外的中餐馆,多半经过福建人的改良。
金木为形而水火为气,巳为火为气为思维,因其多变而显灵动,故福建人有头脑灵活的固有印象;水火为气则动而不居,水为阴而火为阳,阳者就更主动、激进,巳是阴火,也带有实用性,故福建人勇于拼搏,敢于跨越山海,也就有了名句“爱拼才会赢”。
另外,巳也是四大“长”生之地,“长生”主开,开是开放,交流,沟通之意。故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。
诚然,福建侨胞如此之多,有省内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地理环境下,山海相逼的生存压力下的穷则思变;但主要原因还是受巳地之火动而不居、奋斗不息的勤劳精神所引领,在如巳火灵活多变的精明头脑的加持下,巳之开放思维、适应能力强的特性下,福建有了“日不落”之省的美誉。
另,巳之多变,也体现在福建在历史上的多迁徙。所谓一个福建省,半部移民史。历史上,福建省经历了五次显著的移民浪潮。民间俗语“潮汕人福建祖”,是巳从了午火;而互联网评论区常见的闽浙一家亲,则是巳从了辰。
03 神仙最多的省 · 巳的阴阳两性
福建的民间民俗信仰十分的多元与旺盛,号称是神仙最多的省份,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海上女神·妈祖,这是官方认可的;也有巫道佛杂糅的原始教派,这些教派以其独特的科仪而极具地域特色。
基本上,福建民间各类的信仰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,小到比如初一十五的宫庙上香,初二十六的土地月月祭;大到正月能延续一整月的元宵游神……
这主要还是受到了巳火能够沟通阴阳的影响,巳火的阴阳两性、多变性形成了幽玄的氛围,巳是阴火还兼具了实用性。当然,现如今,很多民俗活动都成了非遗项目。这些活动本身还是极具观赏性与娱乐性的,比如打铁花、风火轮、上刀山、下火海、十盘担等等,推荐一下莆田的元宵活动,基本上是全城参与,号称“十里不同风,一村一习俗”,并且有巫道千年来潜流不息的传统与延续。
以上,我们主要谈了巳火的文化思想性、多变性与阴阳两性与福建之地的契合表达;除此之外,巳蛇弯蜒曲折而生变化,显火而美丽,也体现在了工艺美术的精美、地方戏曲的丰富多彩上;巳还可以有互联网,有屏幕的象义,体现在了抖音、美团等的创始人皆来自福建龙岩;巳为阴火,还可以是电池,宁德时代而能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龙头……当然,巳之多变,而有反阳转阴的可能,阳化阴有阴鸷、偏门等潜在问题,比如令人诟病的造假、诈骗等。这也是地支特性的表达,无须讳言。但相信,只要给点阳光,巳火还是灿烂的,巳在地为繁花,一如人间四月天,欢迎来清新福建旅游。
我们常说,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,地支方位、地支特性确实会对所在方位的风土人情产生一定的影响。通过福建来了解巳火或者通过巳火来了解福建,皆可是本文的宗旨所在。
巳,方位上属东南。福建即处东南方位。在秦汉以前,古闽越族就盛行“蛇图腾”崇拜。这也是福建简称为“闽”的重要原因。东汉时期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:“闽:东南越,蛇种,从虫,门声。”这句话的意思为,福建多为山地,有很多蛇虫出没,便在门下增加虫字,显示福建的这一特性。
先了解一下地支巳的特性。巳火,五行是火,但却是金的长生之地。木火属阳而金水属阴,故巳能够沟通阴阳,具有阴阳两性。巳火是善变的,能够根据环境的情况而变化自身,在木火旺时则显其火性;遇金与湿土强时,则失去火性,从金而化(即易变性为金)。
01 朱子理学的兴盛之地 · 巳的文化、思想性
火者,本有文明、文化之象,因巳火的能变特性,具备了阴阳两面的辨证之性而能表示思想。故福建诞生了朱熹这一思想大家。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理学集大成者,后世尊称为“朱子”。
朱子的理气论、动静观、心性理欲论、格物致知论等学说,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。这些学说无一不体现出了阴阳的辨证思维,理是万物的规律,气是万物的质料,一个形而上,一个形而下,理生气而寓于气中,理先而气后。一如命理理论中的“形与气”,金木为形而水火为气,气就为精神生活的产物。
朱子创立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各朝治国的理论基础、官方正统,其注释的“四书”是后世科举的教科书。朱子理学体系(新儒学),确立了“四书”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地位,使中华文化从“五经时代”迈入了“四书时代”,将儒学从经学提升至哲学高度。以朱子理学为标志,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千年发展期。
在寅虎一章里提到,因寅是火的“长生”之地,长生即初生状态,故儒家学说起源于山东邹鲁之地。而巳是火的“临官”之地,临官则寓意着事物已成熟,地位日益巩固的状态;巳者弯曲而呈动态,本身有传播的象,故成熟于福建的理学能够以其学术权威性而辐射全国。
巳之本象如同两本厚书放在一起。自宋以来,福建之地文风鼎盛。两宋时期更是创下科举史上的教育奇迹,无论是进士总数,还是人均进士数量,均居各省之首。“地瘦栽松柏,家贫子读书”千年来仍是家训。这些仍是巳表文化的影响所在。
朱熹及其弟子以书院为阵地,著书立说,广泛讲学,其理学思想对福建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。尤其在宗族制度、伦理规范、文化习俗等方面,福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传统,祠堂文化正是这一影响的典型体现。
朱熹在《家礼》中强调“尊祖、敬宗、收族”,主张通过祭祀祖先、编纂族谱、建立祠堂等方式凝聚宗族。这一思想成为福建宗族组织的理论基石。而传统礼制原本局限于贵族,朱熹将礼制推广至民间,赋予宗族活动合法性。福建民间因此广泛建立祠堂,形成“庶民化宗族”。福建现存明清祠堂超万座,许多村落仍以祠堂为中心维系传统,而“朱子家礼”仍是部分仪式(如祭祖、婚丧)的参考模板。火者,也主礼。
另,据《滴天髓》记载,朱熹八字为庚戌 丙戌 甲寅 庚午,寅午戌三合火局,木火伤官,庚杀虚透而被制表名气,从年到时,名扬海内;名字朱熹两字也皆与火有关,福建之巳地因此大火而从了火性。
再,火也有语言的引申义,巳火多变,故福建的方言种类繁多,且内部差异显著。故没有统一的福建话,诸方言之中,闽南话相对出名一些,但除此之外还有福州话、莆仙话、闽北话、客家话等等,十分繁杂。
02 著名侨乡 · 巳的灵活多变性、适应性
福建是我国侨胞人口比例最多的省份,全省总人口数近4000万,海外华侨却有约1580万人,侨胞人口占比40%,为全国之冠,总人数也排在全国第二,仅次于广东省。
前面提到,巳火多变,能够根据环境的情况而变化自身,能从火亦能从金,这也说明了巳的适应能力强。故巳地之人,侨居海外而能适应。这种适应性也会体现在行商做事的改良上,比如海外的中餐馆,多半经过福建人的改良。
金木为形而水火为气,巳为火为气为思维,因其多变而显灵动,故福建人有头脑灵活的固有印象;水火为气则动而不居,水为阴而火为阳,阳者就更主动、激进,巳是阴火,也带有实用性,故福建人勇于拼搏,敢于跨越山海,也就有了名句“爱拼才会赢”。
另外,巳也是四大“长”生之地,“长生”主开,开是开放,交流,沟通之意。故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。
诚然,福建侨胞如此之多,有省内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地理环境下,山海相逼的生存压力下的穷则思变;但主要原因还是受巳地之火动而不居、奋斗不息的勤劳精神所引领,在如巳火灵活多变的精明头脑的加持下,巳之开放思维、适应能力强的特性下,福建有了“日不落”之省的美誉。
另,巳之多变,也体现在福建在历史上的多迁徙。所谓一个福建省,半部移民史。历史上,福建省经历了五次显著的移民浪潮。民间俗语“潮汕人福建祖”,是巳从了午火;而互联网评论区常见的闽浙一家亲,则是巳从了辰。
03 神仙最多的省 · 巳的阴阳两性
福建的民间民俗信仰十分的多元与旺盛,号称是神仙最多的省份,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海上女神·妈祖,这是官方认可的;也有巫道佛杂糅的原始教派,这些教派以其独特的科仪而极具地域特色。
基本上,福建民间各类的信仰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,小到比如初一十五的宫庙上香,初二十六的土地月月祭;大到正月能延续一整月的元宵游神……
这主要还是受到了巳火能够沟通阴阳的影响,巳火的阴阳两性、多变性形成了幽玄的氛围,巳是阴火还兼具了实用性。当然,现如今,很多民俗活动都成了非遗项目。这些活动本身还是极具观赏性与娱乐性的,比如打铁花、风火轮、上刀山、下火海、十盘担等等,推荐一下莆田的元宵活动,基本上是全城参与,号称“十里不同风,一村一习俗”,并且有巫道千年来潜流不息的传统与延续。
以上,我们主要谈了巳火的文化思想性、多变性与阴阳两性与福建之地的契合表达;除此之外,巳蛇弯蜒曲折而生变化,显火而美丽,也体现在了工艺美术的精美、地方戏曲的丰富多彩上;巳还可以有互联网,有屏幕的象义,体现在了抖音、美团等的创始人皆来自福建龙岩;巳为阴火,还可以是电池,宁德时代而能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龙头……当然,巳之多变,而有反阳转阴的可能,阳化阴有阴鸷、偏门等潜在问题,比如令人诟病的造假、诈骗等。这也是地支特性的表达,无须讳言。但相信,只要给点阳光,巳火还是灿烂的,巳在地为繁花,一如人间四月天,欢迎来清新福建旅游。
我们常说,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,地支方位、地支特性确实会对所在方位的风土人情产生一定的影响。通过福建来了解巳火或者通过巳火来了解福建,皆可是本文的宗旨所在。
© 本文为枇杷八字原创,谢绝转载!
更多 枇杷八字 原创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