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明星、名人的八字及分析部分来自互联网、典籍等公开资料,部分源于反推,内容仅供参考。本站对其准确性、真实性不作保证。
徐绍祯(1861年6月30日—1936年9月13日),字固卿,出生于1861年,原籍浙江钱塘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,中华民国开国元勋。辛亥革命时,曾率领江浙联军光复南京。
徐绍桢从小刻苦读书,广泛涉猎中学、西学,尤好军事。1880年,不到20岁的他便赴广西怀远县任职。
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徐绍桢甲午科广东乡试中举人,后提为广西藩署幕僚,江西常备军统领,福建武备学堂总办,之后官途一帆风顺。1902年,清政府派徐绍桢前往日本考察军事。两年后,受李兴锐提拔,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,负责编练新军。1905年,新军第九镇成立,徐绍桢为第九镇统制。他重视新军官兵的思想文化教育,力求打造一支文武兼备的军队。1907年,任新建陆军第九镇统制,驻军江宁城关。奏请创建征兵制,吸收知识青年加入新军。在这种风气下,新军官兵柏文蔚、赵声、熊成基、倪映典等先后成为革命党人,新军第九镇的革命势力很快发展起来。
清廷政治的黑暗,官员的昏聩,早已令民族感极强的徐绍桢十分不满。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有所觉察,对徐和他的新军第九镇多有疑忌,后接任两江总督的张人骏对其态度更是变本加厉,徐绍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。
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,周边省份纷纷独立,但南京仍被清廷牢牢控制。1911年11月4日徐绍桢毅然率军起义,投向革命,后起义失败,徐绍桢退往镇江。
1911年11月13日,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、江苏都督程德全、浙江都督汤寿潜共同组织联军1万多人,推徐绍桢为总指挥,决定共同攻打南京。此时,汉口、汉阳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占,革命形势一度动荡,能否击溃南京城内2万清军,占领南京,不仅关系着江苏战局的发展,而且关系着革命形势的整体走向。
11月24日,徐绍桢率军攻城,12月2日成功攻克南京。12月2日下午,联军总司令徐绍桢率本部人员入城,亦进驻总督署。[2] 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革命军士气,巩固了长江以南的革命地区,扭转了先前的不利情势。南京之战结束,南北对峙之局形成。孙中山盛赞徐绍桢,称他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。
1912年元旦,中华民国成立,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南京卫戍总督,并以八厘公债(共100万元)奖励徐绍桢。徐绍桢以1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,1.4万元为《民立报》补助费,其余一概交还,坚决不受。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,以清廉自勉。
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卫戍总督、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广州卫戍总司令、总统府参军长、广东省长、内政部长。
南北和谈后,袁世凯窃得革命果实,对徐绍桢多方拉拢,徐绍桢始终不为所动。后来,袁世凯称帝阴谋暴露,徐绍桢辞职以示抗议,袁世凯竟派刺客前去行刺。徐绍桢被迫流亡日本,直至袁世凯病死才回国。
1917年7月,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,徐绍桢应孙之请南下,任广州卫戍总司令兼陆军部练兵处督办。
1920年,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两广各路招讨军总司令,7月徐绍桢率千余“救国军”攻打广州,掀起讨桂序幕,后与粤军协力将桂系军阀赶出广州。1921年,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,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。
1922年,陈炯明叛乱后,孙中山任徐绍桢为广东省长。1923年5月,又调任大本营内政部长。
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,徐绍桢因病隐居上海,再不问政事。
1932年复任挂名国民政府委员。
1936年9月13日病逝于上海。葬南京麒麟门外小白龙山,即当年光复南京时,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所在地。
徐绍桢从小刻苦读书,广泛涉猎中学、西学,尤好军事。1880年,不到20岁的他便赴广西怀远县任职。
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徐绍桢甲午科广东乡试中举人,后提为广西藩署幕僚,江西常备军统领,福建武备学堂总办,之后官途一帆风顺。1902年,清政府派徐绍桢前往日本考察军事。两年后,受李兴锐提拔,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衙门兵备处总办,负责编练新军。1905年,新军第九镇成立,徐绍桢为第九镇统制。他重视新军官兵的思想文化教育,力求打造一支文武兼备的军队。1907年,任新建陆军第九镇统制,驻军江宁城关。奏请创建征兵制,吸收知识青年加入新军。在这种风气下,新军官兵柏文蔚、赵声、熊成基、倪映典等先后成为革命党人,新军第九镇的革命势力很快发展起来。
清廷政治的黑暗,官员的昏聩,早已令民族感极强的徐绍桢十分不满。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有所觉察,对徐和他的新军第九镇多有疑忌,后接任两江总督的张人骏对其态度更是变本加厉,徐绍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。
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,周边省份纷纷独立,但南京仍被清廷牢牢控制。1911年11月4日徐绍桢毅然率军起义,投向革命,后起义失败,徐绍桢退往镇江。
1911年11月13日,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、江苏都督程德全、浙江都督汤寿潜共同组织联军1万多人,推徐绍桢为总指挥,决定共同攻打南京。此时,汉口、汉阳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占,革命形势一度动荡,能否击溃南京城内2万清军,占领南京,不仅关系着江苏战局的发展,而且关系着革命形势的整体走向。
11月24日,徐绍桢率军攻城,12月2日成功攻克南京。12月2日下午,联军总司令徐绍桢率本部人员入城,亦进驻总督署。[2] 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革命军士气,巩固了长江以南的革命地区,扭转了先前的不利情势。南京之战结束,南北对峙之局形成。孙中山盛赞徐绍桢,称他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。
1912年元旦,中华民国成立,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南京卫戍总督,并以八厘公债(共100万元)奖励徐绍桢。徐绍桢以1万元为女子北伐结束费,1.4万元为《民立报》补助费,其余一概交还,坚决不受。他还将南京的住宅献给国家,以清廉自勉。
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卫戍总督、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广州卫戍总司令、总统府参军长、广东省长、内政部长。
南北和谈后,袁世凯窃得革命果实,对徐绍桢多方拉拢,徐绍桢始终不为所动。后来,袁世凯称帝阴谋暴露,徐绍桢辞职以示抗议,袁世凯竟派刺客前去行刺。徐绍桢被迫流亡日本,直至袁世凯病死才回国。
1917年7月,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,徐绍桢应孙之请南下,任广州卫戍总司令兼陆军部练兵处督办。
1920年,孙中山任命徐绍桢为两广各路招讨军总司令,7月徐绍桢率千余“救国军”攻打广州,掀起讨桂序幕,后与粤军协力将桂系军阀赶出广州。1921年,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,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。
1922年,陈炯明叛乱后,孙中山任徐绍桢为广东省长。1923年5月,又调任大本营内政部长。
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,徐绍桢因病隐居上海,再不问政事。
1932年复任挂名国民政府委员。
1936年9月13日病逝于上海。葬南京麒麟门外小白龙山,即当年光复南京时,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所在地。
2 个简析
该简析会员可免费查看,但请先登录或注册
该简析会员可免费查看,但请先登录或注册